矿业工程学院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克服各种困难,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推进科研工作,取得可喜成效。
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科研团队建设初具规模
学院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主动与国内外成熟高校和科研院所等联系,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通过整合科研群体,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积极开展科研团队建设。截止目前,我院共引进博士15名、教授2名、工程应用技术研究员2名,高层次人才分别来自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英国利兹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北京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理工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科学院、湖南科技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组成了学缘结构合理的科研团队。
组织专家“问诊把脉”,推进纵向课题申报
学院始终强调纵向基金项目申请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证基金项目申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申报质量,提高基金项目的申报成功率。基金项目申报前,学院专门组织召开院领导班子和各教研室组成的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动员会议,邀请国内外相关专家或学院内曾获得基金项目的教师进行讲座,积极动员和鼓励教师进行科研项目的申报,对教师们的申报书进行指导;组织教授委员会进行申报项目的预答辩,在听取教师汇报的基础上,提出相关意见和改进建议。
加强实验室建设,为教师科研助力
九州网页版是一个成立仅四载的新建院校,矿业工程学院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建院以后科研工作面临着实验设备陈旧、缺失以及新购设备未到位或场地放置等问题。为了满足广大教师科研和教学的需要,学院克服种种困难,积极向学校申请、主动联系设备厂家,加强实验室建设,截止目前,学院已购置三维有限差分法分析软件(FLAC3D V5.0)、二维离散元分析软件(UDEC V6.0)、颗粒流高级分析软件(PFC Suite V5.0)、通风网络模拟软件等软件,多功能平面、立体相似材料模拟实验台(全国首家)、矿山三维可视化仿真实验装置、矿用本安型高密度电法仪、矿用本安型瞬变电磁仪、矿用本安型钻孔成像仪、微机控制电液伺服刚性岩石三轴仪、微机控制岩石电动直剪仪、环形低速风洞、模拟巷道及集成控制系统等设备,并邀请相关厂家对教师进行培训,熟悉软件和设备,在满足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增进对外交流,为教师拓展科研平台
矿业工程学院建有采矿、安全、测绘3个教研室,采矿、安全和测绘都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了给教师们拓展科研场所,学院积极加强对外交流工作,扩大自身的影响力,经常组织教师赴贵州主要矿业基地及全国进行调研、洽谈,与贵州省能源局、贵州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贵州盘江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永贵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兖矿贵州能化有限公司以及省内知名煤矿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院教师科研提供了实验基地。
四年来,我院科研立项与到帐经费不断提升,到帐经费由2014年的7万元提升到2016年的140万元,增幅20倍;纵向科研项目立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自然科学基金6项、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防治项目3项、省校联合基金8项、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6项;省部级政府奖及行业协会科技奖励8项,其中以九州网页版为完成单位的有6项;出版专著3部,出版教材1部,申请并授权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40余项,发表论文65篇。